房天下> 正文

任志强炮轰万科言行不一,半月造出仨(图)

————中国式地产大佬:任志强 潘石屹 石

房天下深圳二手房网  2013-07-12 09:26:00  来源:房天下综合整理
[提要]虽然万科表示远离“”,但半个月内万科项目公司摘下三个“”。有地产界大炮之称的任志强炮轰万科言行不一,屡屡抬高地价。

》》点击进入第三届深圳房地产网络经纪知识竞赛总决赛专题页面

虽然万科表示远离“”,但半个月内万科项目公司摘下三个“”。有地产界大炮之称的任志强炮轰万科言行不一,屡屡抬高地价。

过去半个月,万科发力拿地。6月27日,万科和保利以底价53.72亿元摘得重庆江北区一地块,也刷新了恒大地产一个月前刚刚创下的2013年重庆总价纪录。一个星期后,万科联合张江集团拿下上海市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地块,48.7亿元的成交价刷新7天前刚刚诞生的上海总价“”。不到一个星期,万科再次在广州技惊四座,以每平方米1.9万元的楼面价,创造广州荔湾区的商业新“”。

对于万科频频高价拿地,有“任大炮”之称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就抱怨,“谁说万科不拿?”而在今年初,任志强就批评万科“老说不拿,每次都举了天价的牌子”。在今年的几次竞标中,华远屡次因为对手出价太高而与目标地块失之交臂。

 

》》新鲜、及时深圳楼市新闻,尽在房天下深圳二手房资讯

楼市调控政策类】【地产中介评点类】【二手笋盘推荐类】【二手成交量公示类


【相关】从任志强炮轰万科 看中国式房地产大佬

近十年以来,一提到中国地产界,石、任志强、冯仑、潘石屹等总是绕不过去的符号性人物。从1990年代发迹的那一拨房地产开发商正远离舞台,调控之下,这些平均年龄近55岁的房地产大佬们开始淡出——是时代的结束,还是一次中场休息?

在中国,房地产商人似乎永远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房价高了,老百姓怨声四起,房价跌了,房产商怨声载道,而那些活跃在舆论刀口浪尖上的房产老总们,挥斥方遒、纵横捭阖,笑傲江湖、乐享其中。

他们曾统领房地产一个时代,他们曾缔造了一段段辉煌的历史,他们曾书写了一个个人生传奇。他们在事业上功成名就,他们的生活同样五彩斑斓。他们的主业是房地产,他们的名气也来自房地产,除去房地产这个工作,他们依然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其乐无穷。

近十年以来,一提到中国地产界,石、任志强、冯仑、潘石屹等总是绕不过去的符号性人物。从1990年代发迹的那一拨房地产开发商正远离舞台,调控之下,这些平均年龄近55岁的房地产大佬们开始淡出——是时代的结束,还是一次中场休息?

地产大炮任志强

“胸罩那么大一点,要好几百块钱,按平方米算,比房子贵多了。”近,因为上述一番言论,中国地产界大佬任志强先生再次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不过,对于一向敢言的任志强来说,这些风波对他来说应早已习以为常。

这个人曾经极为自负地说自己“自负是因为‘自己有本事’,说话‘冲’是因为自己‘比别人知道的更多’。”

对于任志强先生的定位,确实很难拿捏。他的立场时而左时而右。他出身于高干家庭,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红二代”,但与此相悖的是,他又是体制的尖锐批评者;在中国房地产的“10年”中,任志强从中得益颇多,但对于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他又颇有微词;他是国企领军人,又长期高喊“消灭国企”;他信仰共产主义,又认为实现它的途径只有“民主”、“宪政”与“市场经济”。

在任志强的好友同时也是地产大亨的潘石屹看来,任志强是操着总理的心干着开发商的事,是当代的活雷锋。

1951年3月8日,任志强出生于一个典型的红色高干家庭。任志强的父亲叫任泉生,1918年7月生于山东省掖县,2007年8月在北京过世,当时新华网发了通稿。据新华网介绍,任泉生1937年参加革命,曾是新四军干部,解放前担任过中原局税务局局长,解放后担任过商业部副部长;母亲在文革后期主管北京副食、烟酒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对于命运巨变,任志强的父母和他本人,都认为天生该如此。1968年末,任志强作为知青去了“革命”延安。他曾在博文里写道“他们(父母)并不知道将子女送出家门后的未来,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但他们知道只要党、毛主席发出了指令,他们就一定会奋不顾身地冲锋在前,这已成为一种深刻在头脑中、融入血液里的信念和习惯。

1985年,这个强硬的人曾入狱一年多。然而就在监狱里,他也处处争老大。比如说,监狱劳动时,他要显得自己比别人强,更有一个案例让闻者诧异。据说由于监狱里不能吸烟,任志强曾经在检察院的室直接抢了室人员的烟来抽。当然了他的抬杠似乎不是盲目耍横,据说他曾经为了抬杠的话题特意回家看书了解相关知识,第二天接着与对方争辩,直至对方服气为止。

于是乎有人开始叫他。

吴晓波在其专栏里写道,任志强正反映出“当代社会精英在话语表达能力上的困境”,“从来没有接受过代议文明的,我们的公众人物一直没有学会用一种理性温和、具有建设性的话语来与大众沟通”。

在联想地产经理周建看来,任志强不仅是一个商人,更是当下极其重要的“社会符号”。

周建称,任志强身上只有一种标签是永远不会脱落,那就是“房价永恒上涨论”,他反反复复证明房价上涨的合理性、逻辑性、必然性、趋势性和“无泡沫性”。当房价在金融危机时期下跌,他又用“银行先死论”、“政府有打不完的子弹论”和“经济崩溃论”来督促政府出手。如果不触及任志强的核心标签,那么任志强的很多言论很让人感到他是自由经济的盟友,他对政府管制的批评具有深度和洞见。一旦触及对高房价的异议,任志强的经济逻辑便会自动“分裂”。

“政府说什么,他就反对什么。”石曾这么评价任志强。石一向的观点是,房地产是政策性行业,地产商应该和政策保持一致。但任志强并不同意。“政策不政策的,肯定总要试,我认为政策应该符合经济规律,现在的政策就是不符合规律。”

2011年4月20日,任志强正式卸任华远集团董事长职务。

据任志强介绍,他任华远地产董事长以来,此前的年薪,还有1,300多万元未领。700多万年薪,要交45%的税即300多万元,3%的党费,以及退休退养基金等,总共52%,“而剩下的48%我拿了一部分,就是政府给我的那税前60多万工资我拿了,剩下那些钱还在账上搁着。”

向来不苟言笑的任志强也开始享受他多年来坚持讲真话所赢得的业界尊重,与大家开玩笑的时候也多了起来。他为送给记者们的新书签名,女记者签“姐”,男记者一律称“哥”。

他开始懂得人生应有舍有放,淡字为先,但他从未放下对房地产体制症结的忧虑。“中国的保障房问题将在两年后暴露,资金是个大问题,分配是另一个大问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地产江湖之于任志强,“难退”。

曾经依靠博客发表意见的任志强,现在顽强地靠写微博来说话,有时甚至是一条接着一条。他的好友潘石屹曾经出言相劝,“现在土地和房子市场快乱套了,希望你发表一些理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不要光生气了。”

 

 


笑面虎潘石屹

电视台说:“潘石屹不是有钱的,他的公司也不是规模的,但他和他的中国是吸引眼球的。”

每天,有1,200多万人在微博上围观潘石屹,看他嬉笑怒骂,针砭时弊,和任志强撒娇卖萌。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个商人的潘石屹面目十分模糊。

当然,作为中国的地产商之一,潘石屹还有一个头衔——环保主义者。2012年年底北京的雾霾让绝大多数生活在北京的人为之苦恼,人们猛地发现原来自己呼吸的空气都不再是新鲜安全的,不过在此之前,潘石屹就已经坚持用微博转发美国驻华大有关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使PM2.5这个极其专业的环保领域术语迅速为广大网友所熟知。

潘石屹说,自己没有能力治理大气,只能治理室内空气。他从美国买来监测的设备,专门配两个人监测。“我们对的开发商、单位开放,只要愿意治理室空气质量,的技术免费提供。”在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后, “你们在这座大楼里呼吸到的空气,不光达到中国的标准,也可以达到美国的标准。”

潘石屹说:“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素质,是定力,不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第二是化解危机的能力,能够在危机和矛盾中抓住机遇反败为胜。”今天来看这些话,或许因为他波折多变的少儿时期的苦难,塑造了他这种倔强不甘的心态。

1963年,潘石屹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市潘集寨村。他的父亲被打成“右派”,母亲又常年卧病在床,似乎命运女神并不眷顾这个人。直到1977年秋天,潘父得到了平反,一家人也从农村搬到了清水县城。潘石屹认为:“从农村到县城,感觉到生活很有希望!”这是他人生的开始。此时他已经转学到县城的高中,之后的一年里,潘石屹进入兰州一所中专读书。

1991年8月,潘石屹高息借贷1,000多万元,与朋友合伙创办了万通公司,在海南第二波经济热潮中,半年多赚取一千多万元,“虽然后来又赔掉了,但让自己找到了胆量。”1992年8月海口房地产崩盘前夕,潘石屹回到西北考察市场,之后北上京城。

潘石屹在北京考察市场时,恰巧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时,偶尔听说,北京市给了怀柔几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潘石屹心中立马有了希望。

1992年,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潘石屹抓住了这个机会。就在公司进入设立程序时,潘石屹却突然接到了有关部门的电话:“几个部委领导要联合听你们汇报工作!”潘石屹忆起当时情景时说: “一进门,几十位‘大人物’排成一排,我在前面讲,一边念一边豆大的汗水不停地滴在材料上。”那一次汇报的成功,带给北京万通数亿元的利润。

1992年,万通新广场在阜城门开盘,香港利达行主席邓智仁找到万通公司要求代理销售。邓智仁通过成功的广告和定价策略获得代销的成功,将万通新广场卖到当时市价的三倍。

1994年10月,潘石屹和华尔街高盛银行工作的张欣结婚。之后潘石屹离开万通与妻子一起创办中国有限公司(前身为北京红石实业有限公司)。2007年10月8日,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潘石屹和张欣夫妇是中国的实际控制人,间接持有中国33.241亿股,占总股本的66.48%。以中国首日上市收盘价9.55港元计算,潘石屹夫妇所持股份的市值达317.45亿港元。

《人民日报 海外版》如此评论潘石屹,在中国房地产界,潘石屹无疑是个另类。他一次次处于是非的漩涡,一次次不按常理出牌,因此为世人瞩目。不破不立,潘石屹无疑也备创新能力,在中国历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潘石屹的每一个建筑作品都以城市标志性符号这个城市的建筑潮流。基于其对商业独到理解,他不单纯追求开发规模和营业额,更注重建筑的长远价值,强调要做中国的、当代的建筑。因此他所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潘石屹说:“房地产实际上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行业,房地产发展商的工作就是把不同的社会资源和劳动力有机地聚合在一起,终生产出房子这种产品。”的成功或许在于它创造性地将“大集市式的中国”与“现代主义的中国”这对矛盾体嫁接在了一起,带有中国传统世俗智慧的顺手拈来——中国特色的现代性。

潘石屹说:“太复杂了,市场太复杂了,我也想不明白,想不明白我就摸着石头过河。”或许就是这么边摸边走的精神, 才沿着一条简单的路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但在未来,是否能接受得了时代考验,一切尚未可知。但是潘石屹对他的员工说过,“我们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一定还会经历不少困难和考验。而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的原则是稳健。”

 

》》新鲜、及时深圳楼市新闻,尽在房天下深圳二手房资讯

楼市调控政策类】【地产中介评点类】【二手笋盘推荐类】【二手成交量公示类


“不务正业”的老顽童石

2003年5月22日14时50分,石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企业家中登顶峰的人。在网友质疑其“不务正业”时,石则大力为自己辩护:“不要把我当个工头来要求!不要这样要求一个董事长。”石大力反击“不负责任说”、“不务正业说”。他道:“作为董事长要扮演三种角色,在决策上要确定公司的方向,第二是决策监督任务,第三,有责任去培养新人。如果一旦石离开万科,万科就稀里哗啦,那这就是一个病态的企业。”石自己这样解释登山运动和企业管理的关系:“万科把自己放在高峰,这样才能有做大事的胸怀。同时也要把自己放在低谷,这样才能吸收别人的长处。”

石,原籍安徽金寨,1951年1月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兰州交通大学给排水专业毕业。1984年组建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任总经理;1988年起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9年辞去公司总经理一职,现任公司董事长。1988年12月,万科开始涉足房地产业。

1988年,石正忙着对“万科”进行股份化改造,忙着倒腾家电、忙着生产录像机配件、忙着折腾遥控电气开关。1988年的11月,万科参加了深圳威登别墅地块的土地拍卖。拍卖场上,万科经过白热化争夺,终于胜出。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负责拍卖的官员望着石,劈头就是一句:“怎么出这么高的价?简直是瞎胡闹。”按照拍卖的价格计算,楼面价格已经高于周边地块的住宅平均价格。就在这一刻,现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就这样懵懂、鲁莽地冲入了房地产行业。其黑马姿态,一点不比后来高价拿地的顺驰差,这一年石37岁。为此万科人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当年的万科就像个野孩子,别的孩子有饭吃,万科却得自个找饭吃,甚至是去抢饭吃。

在房地产开发行业,万科是个迟到者,但正是介入市场时的这种不利处境,迫使万科在与市场对接的路上比同行们走得更快。1989年初,万科完成了企业发展历的重要一步,完成了股份化改造,成功募集到了2,800万元资金,这一步的重要性,对于万科人来说怎样抬高也不为过,须知没有当年敢为人先的股份化改造,就没有今日的地产龙头。

1991年1月29日,万科正式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代码000002。由此拉开了万科万亿市值的伟大征程。值得指出的是,在众多地产大腕的公司中,万科是早完成股份化、完成上市的。在1991年的环境下,这么早能做到这一点确实具备高瞻远瞩的意味,也正是上市才保证了万科以后在发展过程中,能有一条宝贵的资金渠道,这对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企业来讲,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在当时,石也未必有这样的认识。当年万科是深特发的下属公司,深特发看石不顺眼,觉得石不听话,石也觉得深特发这个婆婆烦人,万科之所以这样早地股份化上市,多少存着石计划通过股份化,跳出原大股东深特发控制的意图。可喜的是,他得手了。

万科一直充当一个“领跑者”的角色。石说:“这样可以逼着自己不断提高,万科要求自己开发的住宅永远是同行观摩、效仿的对象。”

石热衷于登山, 2003年珠峰登山队的队员也是由一批普通登山爱好者组成,只是因为电视台的现场转播,又由于在时期,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攀登成功后获得了英雄般的欢迎和荣誉,是值得高兴庆贺的事。但他们所参与的毕竟只是一项自愿参加的极限运动。

“我不是英雄。这是我的真心话。所以对个人来说,不要太看重这次登山。”石这样说。

从登顶峰,到坐着热气球升空、再到为摩托罗拉做广告,“运动加商务”的新理念把富人精神的“新洋务运动”推到新高度,无疑是近年商界耀眼的明星。

石是万科的无形资产。“胡子拉碴的脸”是石的标志,“石的脸”是万科的标志。尽管他早在9年前,就从万科的主要领导岗位上退下,但在业内外,绝大部分人依然认为,石才是万科惟一的老板。

2010年石被贴上了“苹果先生”的标签,一段时间里,他的微博经常更新一些简单的苹果照片,引得网友纷纷关注。有人调侃石说:“温总理说,‘一个小苹果,可以读出中国的经济学。’牛顿从苹果里发现了地球重力,乔布斯让苹果成为科技先锋。石近在微博里总是对着苹果拍照发呆,很有政治觉悟啊。”但对于石来说,苹果似乎有更深层的含义,他曾如此解释过:“平常,我住在宾馆里,放在屋里的果盘,我一般动都不会动。进山后,一个普通的苹果也变得异常珍贵。”他也曾如此说:“有一次登雪山,突击营地,环境恶劣,从物质短缺到缺氧呼吸。同帐篷的山友递过一个苹果,象征着生命力的水果给了我强烈的冲击和感动!”

“什么才叫享受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石如此定义人生。当然,如果按照这个定义,那么,他一直在享受自己的人生。2011年,石正值耳顺之年,这位功成名就的中国房地产行业“教父”,选择去哈佛大学当清苦的“修道徒”——自己做早餐,步行,坐出行,和十几岁的孩子一起学习语言。“我在哈佛这一年,体会到了后进生的滋味。”

“60岁是上老年大学的年纪,却跟16岁的人一块儿混,这是另一种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一种更不动声色的咄咄逼人的表达。”石说,“哈佛的这一年,我感觉获得了新生。”

回国之后,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中,石笑谈说:“意识到差距,所以来学习。”石总让人联想到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一句话: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呆在光明之中,而是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责任编辑/chenjinlong.sz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微信扫码打开

房天下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