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正文

:中国危机3年内全面爆发 风险来自房地产

————房地产泡沫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房天下深圳二手房网  2013-07-19 08:57:00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提要]继公开表示中国将在五年内爆发经济危机之后,海通证券副总裁、经济学家李迅雷近日告诉记者,经济危机更可能在两到三年内全面爆发,中国经济亟需一场国退民进。

原创楼市品牌栏目专题亮相:深圳地产第8天:期(鸡叫开盘)

阅读红头文件:国家税务总局:研究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通知

继公开表示中国将在五年内爆发经济危机之后,海通证券副总裁、经济学家李迅雷近日告诉记者,经济危机更可能在两到三年内全面爆发,中国经济亟需一场国退民进。

的风险点将来自房地产市场。李迅雷指出,信贷余额当中30%是房地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大约30%跟土地出让、税费等相关,经过了多年的价格上升,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尤其是缺乏购买力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全线下跌,将对银行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都将造成巨大冲击。

另一重风险来自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产能过剩矛盾的加剧。交通、建材、原材料等行业曾在四万亿刺激下飞速发展,但财政部公布《2013年1—5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这些行业已出现同比利润大幅下滑,大型国有企业维持“大而不倒”,未来将涌现更多问题。大批集中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领域的大型企业出现亏损,也将直接导致银行坏账率不断攀升。此外地方政府债务逼近极限也将引发问题。李迅雷表示,目前不少地方政府资不抵债,名义上已经破产,一旦新钱还不上旧钱,将引发债务危机。

另一方面,李迅雷也指出,对所谓经济危机不要谈虎色变:“危机就像生病,现在中国经济在五年内极可能生场大病。美国次贷危机后经济恢复得很好,在某种意义上,生病是个好事情。”

李迅雷认为中国亟需一场国退民进,允许亏损企业破产,同时促使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的行业。目前地方国企利润负增长态势已经持续17个月,今年1至5月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0.6%。李迅雷指出当前的改革时机和90年代初朱镕基时代有相似之处:“回顾朱镕基时代,有大批国有企业亏损,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原则的国企改革顺势推进,冶金部、纺织部都撤销了。”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金融研究所荣誉所长夏斌同样认为国退民进将是大趋势。他说:“我们各行各业如果都由国有大企业垄断,对效率的提高,对资源的公平运用等等方面也是不利的。”

未来经济的另一条出路则和次贷危机后的美国一致,即去。2008年后我国信贷总规模从9万亿美元提升到23万亿美元,信贷占GDP的比例从75%上升到200%。但与欧美主要源自居民的过度消费不同,中国的高成因是庞大的基础建设规模和产能堆积。

李迅雷向记者指出,去将是痛苦的过程,其在理论上是可以成功的,但去过程不仅涉及银行的表外业务和地方政府、企业的负债,还涉及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复杂问题,具体举措仍需观察政府的改革决心。联讯证券经济学家文国庆也表示,欧美的去过程主要是降低居民的负债比例,对社会终端需求造成紧缩;而中国式去,则面临产能压缩和消费水平的双重下降,去过程本身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若房地产泡沫破裂 十大房价可能性城市(图)


中国真会爆发经济危机吗?

近几年来,国内外总有一些经济学者预测中国要爆发经济危机,媒体评论家牛刀曾在2012年底预测,中国将在举世罕见的金融战争打击下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学者李佐军曾作了一篇报告,认为中国的经济危机正在酝酿之中,有可能在2013年7、8月份爆发,表现为部分中小企业破产,部分银行破产,部分地方政府破产……

近些年诸如此类看待中国经济的言论不时见诸媒体。

中国会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何时会爆发?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究竟什么是经济危机?

总体来说,通常所说的经济危机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是局部危机,还是行业危机?

实际上,企业危机和行业危机这几年从未间断过。在短时期内,中国究竟会不会爆发像1997年东南亚那样的经济危机和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但是面对“狼来了”的呼声,面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现状,必须要作出冷静思考。

中国目前正经历极为复杂的经济情势,即便是在全球背景下也很难找到类似的模型。不可否认,无论如何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确实存在很多隐忧!

从企业来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现金流在不断减少,企业越走越艰难,终现金流断裂危机爆发,企业有可能要破产。但中国的现实是,这个企业虽然从理论上讲应该破产,但实际上由于复杂环境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很多企业是难以破产的,真正破产也是到了被逼无奈的地步。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危机的实质也是债务问题。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如何?从媒体透露的有关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企业债务占据中国非金融部门债务的“半壁江山”。

2012年末,中国企业债务约为65万亿元,占GDP之比达125%,在近的5年上升近30%,企业资产负债率迅速提升(A股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由2008年的53%上升至60%)。实际上,因为这几年政府的债务也是以政府的融资平台来实现,即以企业的名义来实现的。

因此,我们认为65万亿的企业债务接近14万亿应属于政府的债务。这一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截止2012年底,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比2010年增长了12.94%。而截止2010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超过10.7万亿。根据这些数据推算,2012年末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在13.8万亿(接近14万亿).

债务的结构对评估危机来至关重要,如果按此来说,2012年底地方政府的债务达到13.8万亿,而2012年政府总的公共财政收入为11.7万亿,那么政府的债务与政府的财政收入之比超过了100%。

而政府每年要付出超过一万亿的债务利息。由于政府有12万亿左右的财政收入,再加上卖地,地方政府对债务付息尚有一定的可能性。

只是由于政府的负债在不同的地区情况不一样,显然,有些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很显然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状况。

也就是说,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处于破产的地步。地方政府支付银行利息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开了许多工程,已经开展的工程量和应支付的项目资金数额较大,导致一些承担政府项目的中小企业处境十分困难,使这些企业面临崩溃的状态,很多中小企业有可能由此而破产,如果不能支付工程资金,政府这时候将为所谓的发展丧失道德的底线。

从企业方面来说,如果刨除政府的债务,中国企业目前负债率和GDP基本上大致上是100%,甚至超过100%。对于一些像建筑、机械、光伏产业以及铝电产业等,这些企业的现金流断裂,处于危急的状态,破产是在所难免的。

对于不少大中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由于销售不断下降,利润率降低,企业面临着的危机,如果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一些企业的前景就会危险。

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经营本就十分困难,但是因为没有融资,虽然不存在财务风险,但是企业的运行已经十分艰难。

从总体的角度来说,65万亿的债务和50多万亿的GDP,中国经济的确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但是从结构上划分,我们可以看到,部分企业、部分政府处于一种破产的状态,这是当前的现状。

就调查来看,过去地方政府的财务主要在市一级政府承担,自从2011年以后,不少县区级政府也建立相应的平台,造成一些县区级财政十分艰难。

面对当前的形势,如果我们想使经济好起来也有可能,就是加大货币的供应,但这样做只会延迟风险和危机。如果继续保持当前这种政策环境,那么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破产是在所难免。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的办法就是有计划地使一些企业破产,如果不让这些企业破产,在“紧缩”的情况下,只能人为延长这些企业的“寿命”,其结果可能会引起破产的集中爆发,进而引起大的危机。即造成一些学者所说的经济危机!

破产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道德风险问题,十年前轮破产“风潮”主要是一些国有企业和少量的民营企业。

如果在当前的情况下不对破产人作出处理,将可能引起以后更多的破产,因为破产终都要由老百姓买单。

所以说按照目前的债务状况和结构,在坚持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实施破产,依法破产,并对破产企业追究相应的道德责任将是十分必要的。

不破不立,有破才能立。坚持“紧缩”的货币政策,必须有效改善当前的债务结构,由此来促进中国经济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赵海均,独立经济学者,研究中国经济问题。

 

 


【相关】房地产泡沫集中在三四线城市

以建设“区域性城市”为战略目标的湖北十堰市,现阶段却面临着不小的尴尬:一边是新增大量土地加速发展,另一边则是大量楼盘竖起却迟迟不见买家。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十堰看到,大美盛城已有多栋楼房建成,临街一排几家商铺已装修完工,而住宅基本处于一片黑暗。“以前这里只是一片大山,才开山不久,谁会来这么偏僻的地方买房呢?”楼盘医药学院的学生李继民说,虽然房子早已盖起,但很少看到有装修入住的。

十堰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并不是个例。一二线城市是时常出现彻夜排队抢号的市场,三四线城市则多是无人问津而空置的楼盘,房地产市场分化明显加剧。继鄂尔多斯、温州之后,江苏无锡、江苏常州、辽宁营口、甘肃酒泉等多个地方相继被曝出类似“鬼城”。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近两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待售存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人口外流的背景下,供大于求现象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在地方财政仍主要依靠卖地的背景下,卖地冲动难以遏制。因此,应警惕由需求下降带来的楼市区域性风险。

16日,克而瑞信息集团(CR IC)研究发布《中国城市发展前景与风险排行榜》。榜单显示,甘肃陇南、武威、酒泉、定西及陕西延安等地位列房地产风险城市前几位。值得注意的是,风险前五十的城市均是三四线城市。

CR IC研究副总经理林波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人口外出务工比例较高,使得经济总量相对有限、区域土地供应较为充足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供过于求现象愈加明显,“大多城市房地产市场待售存量一直处于增长之中,供求风险较高。”

利用“商品住宅用地出让用地建筑面积/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计算近三年城市供求比,一线城市供求比仅为0 .64,供小于求。与之相对的是 , 三 四 线 城 市 供 求 比 均 值 达1.22,供过于求。从单个城市供求比来看,供过于求现象更为明显。其中,甘肃武威供求比高达8.06,山西大同供求比高达5 .7,鄂尔多斯4.9,延安4.34。

“正常情况下,供求比在0 .8至1 .2区间内表示供求平衡。数值过大则表明市场供过于求,存在较大的供求风险。”林波说,多个三四线城市供求比早已超过正常区间数倍,风险集中且消化能力差。

中指院日前发布的《3.5线城市房地产开发吸引力报告》也对此进行了印证,近五年3.5线城市施工面积增速持续高于平均水平,2010年至2011年达到近30%,2012年同比增长19%,高出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虽然近两年供应增速大幅下滑,但由于不是重点调控城市,受影响较小,3.5线城市2012年新开工同比增长2%,竣工同比增长16%,均高出近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市场消化能力却远远跟不上建设的步伐,2010年至2012年,3 .5线城市除抚州和宝鸡外,其余销供比(销售面积与新开工面积比值)均小于1,尤其是枣庄、铜陵 、 荆 门 等 城 市 , 销 供 比 未 及0.5,供过于求态势明显。

从未来需求来看,三四线城市也不尽如人意。代表需求的常住户籍人口比,一线城市均值为1.84,二线城市为1 .21,三线城市仅是0.98。这意味着,一二线城市为人口流入型,常住人口明显高于户籍人口,而三线城市均值低于1,说明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数量。

“由于城市综合实力的相对不足,经济、、医疗、社保体系等方面还有待发展,使得不少三四线城市面临着人口外流的问题。”林波说。从常住户籍人口比来看,三线城市均值仅为平均水平的90%。人口外流使得三线城市狭小的人口规模更加趋向于低位,从而进一步降低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林波同时指出,三四线城市风险区域化明显,现阶段整体上东部沿海地区风险较小,中部部分人口外流城市风险偏大,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产业发展较弱风险偏大,形成西北风险集中圈。

对此,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指出,在高风险区域内,应减少土地供应,缓解供求关系。“在经济整体疲软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急于卖地补充财政资金的倾向愈加明显。因此,应警惕地方财政短缺加大卖地冲动的行为,进一步挖掘地方购买力,以免更多的‘空城’变为‘鬼城’。”(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chenjinlong.sz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微信扫码打开

房天下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