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正文

中国楼市进入危险时刻? 新常态下楼市走势如何?

————揭开中国楼市的四大“怪像”

房天下深圳二手房网  2015-11-13 11:19:00  来源:房天下综合
[提要]一二线城市房价在继续非理性的上涨,三四线城市房价继续下跌,去库存的形势不容乐观,相关指出中国楼市已经进入到了危险时刻。但在经济的新常态下,政策的自贸区能让楼市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各种政策下,中国楼市走势将会如何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9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报告显示,9月份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上涨城市个数比上月略有增加,房价环比继续上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环比、同比全线上涨,深圳更是以38.3%的同比涨幅连续五个月领涨。

中国楼市已经到了危险的时刻?

据相关分析,中国楼市现在的情况是:一边是一线城市房价在继续非理性的上涨;另一边三四线城市房价继续下跌,去库存的形势不容乐观,中国楼市已经进入到了危险的时刻。

首先,一线城市房价的继续上涨,使泡沫进一步累积且加深加重。从表面上看,虽然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不景气,一线城市房价上涨还有些许亮点,但这并非好兆头,这是场内投机资金在无力全面推高城市房价的情况下,专门有针对性的选择一线城市房产进行攻击。否则,在极短期内深圳房价涨幅接近40%就说不过去了。

在此之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泡沫就相对于其他城市要大很多,率也用得高,现在又继续成为投机炒作的市场,只能让更多市民“望房兴叹”。而这种远远脱离当地民众购买力的虚火上涨的楼市,是无法长期持续下去的。也就是说,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是饮鸩止渴,三四线城市房价的调整也难改暮气之色。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线城市虽然房价在不断刷新纪录,也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眼球,但一线城市房价呈现出一种“价涨量滞”的景像,这是因为一线城市房价的上涨是受到避险游资追棒,以及政府救市重拳利好的影响,大量投机性需求在一段时间内集中释放所致,显然这样的上涨好势头不可持续,至多在明年上半年就会出现力竭而衰的问题。

,相对于一线城市来说,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幅有限,泡沫也不算大,但还是出现需求不旺的问题。而一线城市这些房价泡沫深重的地方却现在仍然在加,这会为将来的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中国楼市在经济新常态下走势如何?

据相关报道称,根据新鲜出炉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今后五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在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换挡等压力下,“十三五”规划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战略。

随着今年4月广东、天津、福建三地自贸区正式挂牌,再加上上海自贸区,我国开始形成由南到北四个自贸园区的布局,这也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快车道,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先试区也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连续七年紧跟国内外置业热点的“《家天下》记者天下行”,此次将视角对准了当红的自贸区

自贸区的设立,如果从上海自贸区设立开始,已经有两年,广东自贸区从决定设立至今也接近一年,如果以南沙自贸区挂牌计算,则恰好半年。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总面积将近500平方公里的自贸区,对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效应开始显现,对于各个行业创新利好溢出也有了很多鲜活的案例。

那么,自贸区的设立,对房地产影响如何?对楼市的拉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自贸区物业是的方向吗?带着这些疑问,《家天下》记者兵分四路,走访了四大自贸区,深入一线,近距离调查自贸区楼市。四大自贸区是同此冷暖,还是各具特色?为何有出手数千万的客出没其中?这里真是掘金天堂吗?敬请关注从本期开始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中国自贸区楼市大调查”。

短期效应:

楼价小涨并没“一骑绝尘”

从布局来看,四大自贸区所处的地缘性,能让其发挥出不同的作用。作为上升到政策的自贸区,其受重视程度自然成为楼市炒作的热点,的自贸区所在地楼市都不会放过这样明显的利好。但仅仅沦为炒作热点还是能带来实质利好,各地楼市表现则有所不同,这主要是受当地楼市供求关系影响以及由自贸区所在地段位置决定。

记者走访发现,短期内,四大自贸区均出现房地产开发加速,带动了一定的热潮,楼价也有所浮动。尤其是三个新的自贸区,因为设立时间短,挂牌后不少企业争饮“头啖汤”,纷纷进门卡位,设立新公司。广州南沙自贸,近几个月注册成立公司的速度是挂牌前的几倍。同时,不少产业也加速进驻,带来了大量人流物流,这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地产开发需求,进而带动房地产市场发展。

记者在几个自贸区看到,相对于城市的其他区域,自贸区内楼市明显有热度,塔吊林立,不少高楼正在建设中,其中不乏住宅和商业地产。不过,与2009年~2010年的楼市开发热潮相比,强度要小很多,也更有序一些。这大概同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各地一般有比较明确的规划,开发更加有序有关。

具体来看,受到自贸区设立或扩容影响,区域内的楼价都出现了一定的上浮,一般的上浮幅度在20%左右,比所在城市的楼价上涨幅度大一些,但也并没有“一骑绝尘”,超出太多,对当地的楼市影响并不大。比较极端的是,深圳前海蛇口自贸,虽然近期上涨幅度超过50%,但并非因为自贸区的原因,反而是借了深圳这一波较快上涨的光,被带动涨了一大截。

自贸区楼市多为大开发商介入,中小地产商比较少。楼盘的规模也不大,动辄几万几十万平方米的大盘基本没有,这与自贸区的面积有限和有意识的调控地产有关。

 

 

 


中国楼市到了相对危险的时刻,在各个政策的调整下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楼市景象?下面来揭示中国楼市的四大“怪像”

揭示中国楼市的四大“怪像”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庞无忌)过去的一年多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急速的变化,十余年繁荣宣告结束,在增速放缓、各方利益博弈升级的背景下,出现“怪象”频出的局面。

离婚买房

在住房“限购”的城市,民众通过假结婚、假离婚来买房早已不是新鲜事。2013年楼市调控政策“国五条”细则出台当月,北京、青岛、济南等多个城市均出现民众结婚离婚人数激增、民政局异常忙碌的情形。天津一些区域出现“离婚高峰”,有民众连夜拿号排队等待离婚。

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曾直言,“如果一个政策出来,造成一些人间的悲喜剧,这个政策肯定是有缺陷的。”如今虽然限购政策已经大面积退出,但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依然严格执行。

首置人群告别新房

“未来六环内,北京新房价格将迈向每平方米6万元(人民币,下同)大关,首置人群只能无奈告别新房市场”,一位房企高管近期基于北京楼市的现状做出这种判断。

10月拍出的北京丰台樊家村“”在业内引起轰动,每平方米7.5万元的楼面地价,刷新了当地土地单价的历史记录,更是直指开发后每平方米10万元以上的房价。这种高价地近两年不断涌现,让北京六环内出现“全城豪宅化”的趋势。

除了地价飙升外,新房豪宅化也与当地政策有一定关联。此前北京市推出自住型商品住房,旨在让买不起商品房但又住不进公租、廉租房的“夹心层”有房住。不过这种政策房并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反因其地段偏远、品质不佳、弃购而备受诟病。而且大量保障性住房的配建任务,事实上又将土地成本转嫁于普通商品房之上,进一步加剧北京房价节节上升。

“”与退地潮“齐飞”

说到“”就不得不提近期出现的“退地”现象。以北京为例,一方面天价土地不断拍出,另一方面,许多企业不久后就传出担忧“消化不良”而欲求退地的消息。

10月21日,碧桂园联合金茂高价拿下北京一地块,但很快传言碧桂园集团内部对这宗土地的处置产生了不同意见,或将退出该宗地块开发的消息。另一则传闻则发生在龙湖和平安两家企业身上,龙湖平安兴昌联合体10月23日以逾14亿元的总价拍下一宗地,但几天后就传出龙湖、平安可能退地的消息。

虽然龙湖此后否认了退地传闻,但有关人士表示,这一现象也折射出目前土地市场中,是地价已经很高的一线城市,房企冲动拿地风险渐高。由于目前中国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依然很大,各大房企全面回归一二线城市。但对于一二线高昂的地价,企业也面临“高价地不敢拿,但不拿地没活干”的尴尬。

“空城”与高房价同现

另一现象就是中国楼市在区域之间的分化越来越大:一些地方房价仍在上涨,如深圳市,今年房价上涨逾30%,供求矛盾尖锐;而另一些地方如鄂尔多斯等地,却因严重供过于求,而被冠以“空城”、“鬼城”之名,甚至出现楼市崩盘的风险。

事实上,“空城”、“鬼城”等都是房地产过度开发、城市不合理建设的结果。在地方政府卖地冲动、房地产市场惯性扩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许多地方都出现大规模的“造城运动”。这样的扩张速度,在楼市“十年”之时还能够被消化,但随着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放缓,人口拐点出现,在人口、资源集聚效应弱的地区,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库存积压,严重者成为“空城”。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下行和转型期,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人口、避险资金必然开始向特大城市迁徙和转移。这种现象也发生在近两年首都楼市火爆的瑞典、芬兰等国。

 

 

点击阅读文件:深圳发布2015年深圳市享受优惠政策普通住房标准

重磅消息:业主上房天下线上委托有现金奖励

今日更多特大二手房新闻

深圳楼市难得出现“牛回头”

房地产“去库存”后“软着陆”楼市依旧“走老路”?

深圳一手房市场大让利 价格几乎与二手房持平

12日深圳二手房成交活跃 单日成交量突破500套!

 

 

 

责任编辑/zengyanting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微信扫码打开

房天下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