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正文

"严厉"新政接踵而至 五一楼市成交惨淡

房天下深圳二手房网  2010-05-04 08:48: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提要]业内人士称,地方版楼市调控的严厉程度更胜于,未来各地楼市有望继续走低,或现“量价齐跌”,楼市调整的趋势已经确立。

业内人士称,调整趋势已经确立,未来或现“量价齐跌”

“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各地楼市。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受接二连三的调控政策影响,五一期间,北京、深圳等地楼市持续低迷,无论是购房者还是开发商均陷入观望状态,商品房成交量降至冰点,而成交价格则出现了松动迹象。

业内人士称,地方版楼市调控的严厉程度更胜于,未来各地楼市有望继续走低,或现“量价齐跌”,楼市调整的趋势已经确立。表示,此番政策调控如果没有明显效果的话,或各地方政府还有可能出台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比如呼声一直高涨的楼市税收政策。

现状

购房情绪陷入严重观望

“近看房的人明显少了,上个月月初的时候能接十几组客户, 现 在 一 天 能 有 二 三 组 就 不 错了。把4月份的单子办完,就可以好好休息一阵了。”北京东四环某中介经纪人小马无奈地说。

《经济参考报》记者3日从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站上获悉,五一 期 间 , 北 京 二 手 房 交 易 跌 入 冰点,5月1日、2日的日均签约量仅为211套,与4月日均签约量1164套相比,降幅达82%。

来自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还显示,4月中旬新“国十条”出台后,北京共有8个项目推出新的预售房,共2377套新房上市预售,截止到4月27日,仅售出1套。

“五一”期间,在位于管庄的某项目售楼处,看盘者,售楼员也在闲聊。《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个项目刚刚在五一前开盘,推出了约300套房源,目前卖了不到100套。

“之前都是开盘就被抢光,现在政策调控太厉害,许多原来有意向的客户都开始观望了。”而对于25000元/平方米的均价,销售人员表示,暂时不会调整,“开发商暂时不缺钱,也在观望。”

21世纪不动产市场分析师齐凡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历年来的大、小长假,楼市成交量都是很低的,所以光看假期的成交量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新政给楼市带来的影响,关键还要看五一之后,现在的情况并不乐观,下半年的情况会越来越糟。”

不只是北京,楼市降温政策的接连出台,也使得深圳的购房情绪由之前的一路高涨瞬间降至严重观望。据深圳市房地产信息网的监测统计显示,5月1日,深圳仅成交26套新房住宅,5月2日仅成交7套 新 房 住 宅 。 楼 市 的 冷 清 可 见 一斑。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2010中国深圳(春季)房地产交易会现场看到,深圳本土开发商只有8家,参展楼盘仅14个,较之去年51个深圳专案参展,骤降七成多,创下冷清纪录。

“从4月下旬开始,北京许多地区二手房价出现松动。从目前的形势看,这种势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齐凡预计,随着调控趋紧及成交量的下滑,北京二手房价格将率先下跌,大约在2至3个月后,新房房价将开始松动。

中原地产则预计,5月份,北京商品房成交量有可能出现明显下跌,跌幅或超过5成,而价格则因为5月 开 盘 城 区 项 目 比 例 开 始 增加,开盘均价有可能继续上涨,但是 部 分 郊 区 项 目 必 然 开 始 下 调 价格,楼市调整的趋势已经确立。

 

相关阅读:

深圳50万以下在售二手房 首付2.5万一套

 


原因

地方版楼市新政扎堆出台

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双重观望,与和地方推出的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有着莫大的关系。

继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下发之后,包括北京在内各地方已陆续出台政策落实国务院相关通知精神。此外,深圳、上海等地也正在积极酝酿地方执行细则,业内人士预测,五一过后会有更多城市推出地方版楼市调控新政,楼市调整的压力在进一步积聚。

4月30日,风传已久的北京楼市新政终于落地。这份被称为“京十一条”的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对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以及不能提供1年以上北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北京市居民发放贷款。自政策发布之日起,同一购房家庭只能新购套商品住房。

“链家地产”市场分析师张月认为,“京十一条”的短期打击效应 立 竿 见 影 , 不 但 限 制 了 投 资 需求,很多自住型需求也将被拒之门外,如果说此前的“国十一条”让想买房的人不想买房了,那么此次细 则 就 是 让 想 买 房 的 人 不 能 买 房了。

S O H 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认为,“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一套住房”是一条严厉的政策。过去,在一个住房项目中多套购买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全市范围内购买多套的家庭就更多了。这条政策会 使 市 场 上 对 住 房 的 需 求 迅 速 减少。

北京并非孤例。4月30日同,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提出,对 于 商 品 住 房 价 格 过 高 、 上 涨 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4月26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也提出,要按照国发10号文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住房保障,重点在解决“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上取得突破,促进住房一、二、三级市场的均衡发展。要严格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囤地、囤房、哄抬房价、规避政策等违法违规行为。

美联物业研究认为,正是由于广州政府做实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房价起到平抑作用,也因此使广州市的房价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

而早在4月23日,青岛市就率先出台调控细则。青岛市提出,严格执行国务院要求的信贷政策。在税收方面,青岛要求对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一般商品房的计税毛利率由现行的15%调至20%;对房地产企业开发的非普通住宅(含别墅)和非住宅的土地税预征率由现行的1%调至2%。

普遍认为,各地出台的地方版调控细则是对“国十条”的具体细化和落实,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打击投机、保护合理购房需求将产生积极影响。

不过,也有分析称,就而言,各城市之间的差异性大,一些城市可能没有必要出台新的更严厉的调控政策。

 

相关阅读:

深圳50万以下在售二手房 首付2.5万一套

 


预测

开发商多能挺6个月

在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出台,观望情绪浓重、成交量大幅下跌的背景下,预测房价下跌的声音再次出现。

“下半年房价肯定会降,真正的拐点将出现在第三季度,今年深圳房价跌20%是合理的。”万达集团经理永胜在一次房地产论坛上做出了上述判断。

而中原地产三级市场总监张大伟也认为,目前的市场状况与2007年 底 非 常 接 近 , 北 京 房 价 已 经 停涨,部分郊区房价5月可能下调超过10%至15%,50%的客将在3个月内开始抛售二手房源,而年内房价有望整体下调30%。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开 发 商 向 《 经 济 参 考 报 》 表 示 :“天天喊打压房地产,我们都被打惯了、打疲了,其实也不怕,手里不差钱,能扛得住。”在他看来,年内房价降30%的观点太过悲观。

由于去年以来楼市销售火爆,开发商普遍回笼了大批资金,在调控面前他们多数选择了观望和等待。来自21世纪不动产的数据显示,原本预计4月份北京有40个项目开盘,但截至4月27日拿了预售证的项目不足20个。

不过齐凡表示,这种观望期不会持续太久,虽然开发商囤积的资金足可以让他们应付半年以上的楼市僵持局面,但日益扩散的观望氛围和信贷不断紧缩的消息,却在天改变着开发商的心态。

“在调控政策的累加效应作用下 , 开 发 商 很 难 再 安 静 地 坐 下 去了。这种咬牙不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相当一部分开发商,多能挺住6个月,就不得不。”齐凡说。

房地产界人士、财经评论者杜猛认为,眼下必须打出一套包括货币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以及保障性住房政策在内的组合拳才能达到调控目的。

央行2日发布公告决定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 .5个百分点,有关认为,这将给房地产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不过,更有影响力的措施则是加息。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不够,还要通过多次加息增加购房人及开发商的成本,并且防止开发商将加息后增加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上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只有出台针对房地产行业 的 政 策 , 才 能 使 其 政 策 打 击 更准、更狠,否则恶性反弹只是时间问题。

来自WIN D的数据显示,在国内购房人的资金来源中,通过银行按 揭 贷 款 购 房 的 比 例 越 来 越 高 。2009年,商品住宅销售3 .815万亿元,当年居民户中长期贷款高达1.588万亿元,有超过40%的购房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信贷。一旦加息,房屋持有者的还贷压力将增加。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提供的专项调研数据显示,历年各次加息都能引发至少10%的业主售房。这对投机性购房需求将是一个有效的抑制。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牛凤瑞指出,此番政策调控如果没有明显效果的话,或各地方政府还有可能出台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这不仅取决于房地产市场本身,还取决于宏观经济走势。

 

相关阅读:

深圳50万以下在售二手房 首付2.5万一套

 


市场动态》》

深圳房屋成交量大降6成

 仿佛是一场从天而降的“暴风雪”,国家楼市新政出台后,客众多、投机氛围浓厚的深圳楼市一下子进入了“冷冻期”。原来火热的交投骤然冷却,成交量出现了60%的降幅。

“冷冻期”楼市成交下降、价格坚挺

4月14日,相关部门宣布提高二套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4月17日,国务院再出重拳,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而被称为“新国十条”的上述通知,被市场解读为房改以来涉及面广、力度、影响深远的一次调控。

 楼市新政的“猛药重拳”立即打乱了深圳楼市原有的方向和节奏。首先,成交量出现了巨幅下跌。深圳中原地产对于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成交数据的跟踪监测显示,近一周(4月19日-4月25日)深圳市新房市场成交量大幅下滑,本周七天共计成交417套,面积3 .65万平方米,环比上周分别出现60.70%和63.86%的巨幅下滑。

二手房方面,深圳市规划国土委的成交数据显示,二手房市场上周共成交3718套,与前周相比基本持平,似乎没有受到政策太大的影响。不过,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公布的成交数据是以房产过户为标准的,不能及时反应市场的变化。深圳中原三级市场数据系统监测显示,受银行信贷紧缩的影响,市场观望情绪较重,继上周尾成交减少后,本周成交进一步下滑,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量环比上周减少六成左右。

 21世纪不动产深圳泛城房地产总经理杨创慧介绍说,目前无论是看房量、或成交量,都下滑了六成以上,业主放盘量比4月初攀升一成,价格也出现了5%至15%的松动。“但目前尚未出现客大量抛盘的普遍现象,目前减价出售的,大多是去年上半年较低价格入市的房源,者利润空间较大。”杨创慧说,目前仍有少量成交,主要是自住客。

就价格而言,目前深圳只有少数楼盘搞起了促销,大多数楼盘项目仍然在观望。4月22日深圳市南山区的某商务以每平方米低于市场价4000元的价格开盘,引来大批买家冒雨抢购,当天就卖出400多套。据悉,这是楼市新政后深圳开售的新盘,该盘开售前给意向客户的报价是1.6万元/平方米至1.7万元/平方米,而开盘日打了9.1折,7日内签约还有额外9.9折,实际成交均价为1.5万元/平方米至1.6万元/平方米,而周边的房价都在1.9万元/平方米左右。

 

相关阅读:

深圳50万以下在售二手房 首付2.5万一套

 


部分客放盘、地产股

国家严厉的楼市宏观调控政策,显然让一部分客感到了威慑,他们开始放盘出货。中原地产深圳公司总经理李耀智说,此次调控政策出台前,中原地产每天新增的放盘量在1000套左右。新策出台以后,每天放盘增加了30%;但是,由于许多业主仍不愿意,成交量反而较之前萎缩了70%至80%。

“我认识的一个很有实力的客,已经开始做空了,近将手中的680套盘全部清空了。”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对媒体说,现在泡沫已经很严重,者争相高位抛盘。有媒体质疑这一消息的可靠性,为此记者专门致电国世平教授求证,他表示“当然属实!”

楼市新政出台后,直接影响着股市的表情。4月19日,对房地产板块来说,无疑是“黑色的星期一”。受国务院出台房地产新政调控楼市的影响,地产板块50只个股跌幅超过5%,板块跌幅达7.59%,处于各行业跌幅榜首,成为当天大盘的主要推手。板块内20余只个股被砸在跌停板上,105家房地产公司一日之内市值蒸发近600亿元。总部在深圳的地产龙头股万科A、金地等都跌幅巨大,损失惨重。

:未来楼市跌幅有争议

 这次国家楼市新政出台后,学者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动真格的,楼市很可能进入下行通道,但房价如何走、跌幅有多大、调整持续多长时间,们众说不一。

 “这次国家出台的房地产新政,体现了政府把房价调整到理性水平的强大决心。”深圳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研究主任高海燕说,这次密集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说明决策者真正意识到了过旺的需求才是房价虚高的主要原因,次拿出了控制房地产需求的系统性政策,如果这些政策落实到位,深圳的房价一定会走进下降的通道。不过,要让楼市长期回归理性,房产税的出台还是不可回避的。

 

相关阅读:

深圳50万以下在售二手房 首付2.5万一套

 


“虽然这次调控力度很大,但我还是有个隐忧”,高海燕说,这次的调控政策几乎全部是有关银行信贷的,但实际上据他多年的了解,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很多楼市的强力消费者,买房、是不依靠银行贷款的“今年深圳季度豪宅市场很火爆,实际上今年银根比较紧,很多购房者根本就不从银行贷款,一次性付款了事,他们出得起”,高海燕说,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内地三线城市,因为房价较低,很多买房者、者也不用银行贷款,对于这种情况,单纯的信贷政策调控是不起作用的。

“因此我认为,这次楼市新政在一段时间内会取得阶段性成果”,高海燕说,但是要让房价长期保持在理性水平,还应该有一件武器———物业税,以税收手段限制个人拥有多套房产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管”住那些财大气粗、房产消费能力超强的者,让房地产市场的供求长期平衡,房价不致大起大落。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主任宋丁表示“这次的调控政策是严厉的,但实施效果要结合执行情况综合评估。”他认为,市场上与投机群体的抗压力量远大于2007年,因此不会出现2007年持续大跌的格局。然而严厉的政策肯定会对市场产生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会有一定萎缩,成交价格也将出现震荡。

 

相关阅读:

深圳50万以下在售二手房 首付2.5万一套

责任编辑/chenxichan.sz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微信扫码打开

房天下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