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正文

实现“以房养老”:理念很美 困局难解!

房天下深圳二手房网  2011-10-28 08:55: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提要]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迫近,“以房养老”话题再次成为了舆论的关注焦点,各方动作频频,也增加了民众对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的期待。

《《二手房 免费看 深圳11月12日搜房网千人看房团报名中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迫近,“以房养老”话题再次成为了舆论的关注焦点,各方动作频频,也增加了民众对这一新型养老模式的期待。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所限———比如“倒按揭”对中国传统养老观念的冲击、房屋70年产权限制等,造成这一模式久推不进。指出,要真正走出“以房养老”的困境,还需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

“以房养老”再上议程

近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房养老”,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等部门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而在今年9月政协举办的“大力发展我国养老事业”提案办理会上,银监会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不少国家都采取“以房养老”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银监会也就此展开过专项调研。各方的密集动作,使得讨论多年的“以房养老”业务又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提起“以房养老”,为人熟悉的一种形式便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俗称“倒按揭”———房屋产权拥有者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后,定期给房主发放固定资金。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其部分归抵押权人。这种贷款方式的特点是分期放贷,一次偿还。

据悉,中信[简介动态]银行已经推出针对中老年人的专属借记卡“信福年华”,宣布进军“养老按揭”业务。按照规则,凡年满55周岁的中老年人或年满18岁的法定赡养人以房产作为抵押,就可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养老。

目前,该业务正在北京等城市正在进行试点,由于属于“试吃螃蟹”,中信银行十分谨慎,设置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和较高的准入门槛。具体要求申请人有两套或以上住房,且抵押给银行的房产不能是其的自住房;如果老人只有一套房子,那么其赡养人就必须要有自有住房,且老人和其法定赡养人就将成为养老按揭的共同借款人。不过中信银行有关负责人坦言,目前该项业务总体业务量不太大。

事实上,中信银行的试点并不是国内对“以房养老”模式进行的尝试。2003年,时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的孟晓苏将这一理念介绍到了中国。自此以后各方不断进行着各种尝试,试图推进中国式倒按揭的步伐,但相关行业均观望情绪浓重,步履维艰。

2006年,上海市公积金管理曾试推过“以房养老”模式,但由于长期乏人问津,不得不停办该业务。2007年孟晓苏成立了幸福人寿保险公司并亲自参与“倒按揭”产品的研发,不过,至今仍没有实质性进展。

70年产权是硬伤

以房养老为何久推难行?业界普遍认为,我国现有房屋产权70年的规定是“倒按揭”的障碍,也是与国外政策环境的差异。对于抵押房产的老人来说,可能会面临着产权到期,人活着“钱”花光了的问题。金融机构也承担着比较旧的房子到70年“大限”、获取的或许不足以支付养老金的风险。

虽然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已经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但“自动”并不意味着“无偿”。如果70年产权到期后,抵押房屋要有偿续期,那么续期费用将是一个巨大的未知风险。这种不可能在短期内扫清的障碍,使得中国大多数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不会对“以房养老”太感兴趣。

其次,是房地产市场的变数不可控也让各方顾虑重重。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宏观调控下房子蕴含的价值是个变量,起伏不定难以判断,这对保险公司而言将是不小的风险。“推出这种产品的风险大、成本收回时间长,所以积极性不是很强,这需要国家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一位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坦言。

传统的养老观念根深蒂固也让公众很难从心理上接受“以房养老”的新型养老形势。大部分中国老人更愿意把财产留给子孙,而不愿意交给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很多老年人也认为,如果需要用房子养活自己,不仅自己内心会有挫败感,在外也会觉得自己和孩子都无颜面。此外,指出,在“以房养老”问题上中外不同之处还在于,美国等国家的倒按揭之所以流行,与高额的遗产税有很大关系,人们在“以房养老”和“留房给子女但交大笔税金”之间很容易作出选择。

制度设计成关键

中国老年学会学术部主任、研究员陶立群认为,以房养老可以作为养老的一种补充形式,“但作为主要方式肯定不可取,还存在很大的社会问题。”

“以房养老”涉及房地产、金融、保险、社保及管理多个领域,目前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其推广需要各方共同的和协调。事实上,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推行多年“以房养老”,并已成为老年人养老的重要和常规模式之一,与其有完善的金融贷款、担保机构、资产评估等机构及个人的信用系统完善健全有关。

指出,以房养老的技术问题细节都是有望解决的。但目前缺乏相配套的制度建设,而要做好这一点,仅金融机构一方则太势单力薄了,这也是他们对此走走看看和推进缓慢的主要心结。因此,“以房养老“业务模式的成熟、完善,既需要各地的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也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系统、细致的制度设计。这种养老模式能否发展壮大,不仅要求在观念上的更新,更需要自政府至民众的行动支持。

■相关链接

“以房养老”的全球实践

美国

虽然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但大多数美国老年人依然以“以房养老”方式作为补充。美国政府和一些金融机构也向老年人推出了“以房养老”的“倒按揭”贷款,发放对象为62岁以上的老年人。申请人年龄越大、房子价值越高、利息率越低,那么申请人所能得到的贷款越高。

日本

日本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其“以房养老”也普遍。通常选用“倒按揭”形式,适用于55岁以上的人群。

加拿大

超过62岁的老年人可将居住房屋抵押给银行,贷款数额在1.5万至30万加元之间,只要不搬家、不卖房,房屋产权人不变,可一直住到逝世。

 

推荐阅读:

>>还不够惊喜?深圳非毛坯二手好房60万起震荡楼市

>>震天一声吼:业主急卖二手房80万起甩卖

>>抄底深圳8大笋盘 单价1万总价70万还愁啥?

>>二手房价连跌两月 深圳75万限量好房自己做主

责任编辑/fuwenfeng.sz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微信扫码打开

房天下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