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正文

顾云昌:一旦放松楼市调控 房价可能大幅反弹

房天下深圳二手房网  2012-11-15 10:19:00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提要]近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说要继续要求银行业贯彻房地产调控政策,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称还没想放松调控,这一系列的表态让各界对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话题关心异常。对此,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

专访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

近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说要继续要求银行业贯彻房地产调控政策,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称还没想放松调控,这一系列的表态让各界对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话题关心异常。对此,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

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顾云昌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调控政策下,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首先房价过快上涨的现象已经消失,房价正逐步趋向合理,其次,房地产市场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下滑,这两者表明,“房地产的表现还是恰如其分的,可以说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至于什么时候放松调控,顾云昌认为,现在看来还不到时候,因为现在正在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不能轻易地把调控取消。因为今年的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库存消化比较快,明年某个时段可能会出现供应量不足,所以一旦放弃的话,可能出现反弹,这个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因此,“我认为,现在放松调控还不是时候。”

立法是保障房顶层设计

近两年来,政府一直把加快保障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作为重点来抓,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在2020年让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对于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顾云昌认为,还有两大方面需要改革和完善。

一是资金问题。保障房的资金分两个方面,是政府补助资金,虽然政府补助资金已经有1700亿,但是更多的是要由地方政府去筹集,地方政府从财政拿出资金,或者从公积金的服务拿出,但目前地方补贴资金由于收入不理想,补贴开发保障房的困难在加大。第二是流动资金,需要开通融资渠道。虽然目前各地有基金、发债、借贷等方式来解决保障房建设资金,但由于我们没有像国家住房银行这样的政策性机构,仅依靠银行来融资远远不够。

其次是保障房的制度建设。顾云昌表示,现在正在制定住房保障条例,只有尽快出台,变成法规或者是法律,才能解决仅依靠政策的不稳定性。“在2020年前,还有8年的时间,我们应该把法律建设起来,这是的顶层设计。”

市场走势会稳中求进

对于房地产市场走势,顾云昌表示,“房地产走势和今年的经济一样,稳中求进。”在他看来,总体来说,房地产市场在回升,但不会大幅度回升,会沿着稳中求进这个路径继续推进。从销售量来看,今年年初的销售量同比下降20%,年中的时候同比下降12%,到10月,同比下降1.1%,销售量同比下滑在收窄,到年底会等同去年甚至超过去年的销售量。而房价会保持相对稳定,尽管房价环比稳中微升,但是同比还是下降的,房价在保持平稳的态势,销售量在回暖,开发也相对稳定,这样的情况会延续。

 

》》新政时刻准备着!深圳100来万二手房“抢滩”11月


【相关】雷涛:限制房价上涨的办法是加大供应

关于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历史经验证明抑制物价有效的办法是加大商品供应,而不是限制交易。限制房价上涨的办法,就是加大住房的供应,是保障房供应

■ 雷涛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调控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一轮房地产调控打出的“组合拳”中,手段比重较高,“有形之手”在房地产诸多环节发力:限购、限贷、限房价、限地价等。但楼市回暖速度仍超预期。房地产市场经过短期的低迷和观望后,3月份以来,各地楼市成交量持续回暖,一些地方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增大,个别楼盘甚至出现久违的热销场面。与此同时,房价依然居高不下,是并未“限价”的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领跑。

“严”的房地产调控似乎到了十字路口。如何让调控不变成“空调”?笔者在调查和思考的基础上,试图对目前房地产现状及房地产政策调控的效果进行一些客观的剖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调控政策出台后房产的租金上涨,转移了风险

毋庸置疑,调控政策锋芒指向的是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和。

在房地产市场上投[简介 动态]机主要是者,比如山西团、温州团,起主要特点是单笔很大,只炒不租,占总的市场份额不大;在房地产市场上者是购房后出租,以收取租金为目的的广大“房民”。

所谓刚性需求,是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住房就是居民必不可少的刚性需求,是人就必须住房。

住房的刚性需求表现在两个方面:购房和租房。但人们把住房的刚性需求往往理解为购房。在目前的工资水平下,对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农民来说租房才是现实的刚性需求。

目前租房的刚性需求占需求70%以上。对租房的房源来说,国家廉租房、公租房有限,因此,要有者住房,出租才有房源。在房地产市场上,为租房提供房源的者数量庞大,者人数占90%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能力越来越强。在普通民众眼中,房地产仍是重要的消费品和品,具有双重属性。在缺乏“储蓄—”转化渠道的情况下,在其他渠道显少的情况下,购置房产是富裕起来的城市居民的理性选择之一。即购房以保值,又有租金收入。以成都市为例,基本上有户口的成都人,多数家庭都会有一套以上的房子出租,有七八套出租房的不在少数。

资本是趋利的,资本看重的是率,以租房为目的者看重的是租金。当租金的和利息相当,并且不断上涨,再加上庞大的租房市场,就会使更多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资本积聚在房地产市场就顺理成章了。

于是在前述背景下,再严厉的调控政策都会苍白无力。广大市民房地产并不违法,租金是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性收入”。

固然现行调控政策会使一些人的买房受限,使部分需求和刚性需求处于观望状态,同时使购房的“刚需”转变为租房。要租房就得有人购房提供房源;租房的人多了,房源少了又必然抬高了房租。

相应地,如果有较高的,必然就会,而不在乎房价高低;高投入,高。所以现行调控政策实施后,购房的很大部分是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怪圈,租金越来越高,房价跟着走高;房价越来越高,增加了以收取租金为目的的者的,转移了风险。

限购政策使需求转移了战场,变换了策略

资本是流动的,如水,这个地方按下去,那个地方冒出来。现行限购政策使得大城市不能满足资本的需求,于是,房地产者把“战火”烧到一些未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

实际情况是,现行限购政策使部分二、三线城市承接了来自于一线城市的或自住刚性需求。在有些二、三线城市,者数量增添了30%以上。大多数非限购城市处于“量价齐升”的行情状态。

举例来说,福建厦门出台了限购政策后,需求转而投向泉州;北京出台了限购政策,者转而将目光转向河北廊坊、燕郊等地。

限购政策也使者变换了策略,将战线拉长。由于购房数量限制,者由原来在一个城市,转变成在其他城市。在今天发达的交通情况下,战线拉长并不是问题。同时,限购政策对者利用子女、父母、亲戚、朋友的名义房产起不到限制作用。

 


房价受益链的环

根据利益推导原理:谁在案发后受益,谁就有可能是案件背后的主谋。那么在一轮又一轮的房价上涨过程中,谁受益?谁在推动价格上涨?谁又希望价格上涨?

不妨将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可能参与者一一排队,那就是:,土地提供者;第二,房地产开发商;第三,者;第四,者;第五,刚性购房者。

分析房价上涨,就不得不分析现行商品房房价的基本构成:,建筑安装成本;第二,土地成本;第三,税费;第四,利润。

其中:建筑安装成本每平方米1000~1500元,各地的建筑安装成本价格差别不大,因为水泥和钢材各地的价差不大;税费占房价15%;开发商利润占房价15%;其余就是土地成本。

不妨举例说明:以北京房地产市场为例,当房价每平方米20000元时:①建筑安装成本1500元;②税费20000×15%=3000元;③利润20000×15%=3000元;④土地成本20000-1500-3000-3000=12500元,占房价的62.5%。由此可见,土地成本是构成房价的重要因素。房价上涨过快的重要原因还是是土地价格上涨过快。

我国现行土地政策特点是:和省级政府不直接掌握任何土地,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土地的开发与使用。而城市政府,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县级市的政府直接掌管土地,城市政府的职能是既有管理又有经营,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其经营的目的就是追求土地的化,经营的形式就包括所谓“城市经营”。

“城市经营”是指地方政府以土地为商品,以全方位提升城市形象为手段将低价的土地打造、包装后高价卖出。由于经营由地方政府支配,土地收入的经营利益涉及地方发展,必然导致管理服从经营。国有土地的经营作为政府的职责,客观上使各级地方政府成了市场竞争的主体。在相当程度上,地方政府成了房价上涨的主要推动者,是房价上涨的赢家。

不应忽视房地产市场

巨大的刚性需求

房地产市场巨大的刚性需求在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悄然起航。中国正在经历由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大迁徙,因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在农业劳动力占整个人口50%以上的情况下实现的。发达国家的农业人口大都不超过6%,美国、英国在2%左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人口增至6.07亿人,进城农民达4亿。目前农业人口还占53.3%,也就是说中国目前还有13.4亿×53.3%=7.14亿%的农业人口(相关数据来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0年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

如果按人均22平方米住房面积计算,那么改革开放30年来,至少需要为新增4亿城[简介 动态]镇人口修建4×22(平方米)=88亿平方米的住房。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进城农民只有不到30%在城市购房,另外70%是通过租房、集体宿舍、工棚解决住房问题。如果这70%都购房,目前还需要有:88×70%(平方米)=61.6亿平方米的住房(不包括城镇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

同时,在未来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进城必然是长期趋势,据《中国发展报告2010: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报告称:平均每年以2000万人的速度“农转非”;到2030年的20年时间内,还有4亿农民工及其家属的市民化。未来20年,4亿农民工及其家属进城,意味需要4亿×22平方米=88亿平方米(还不包括城镇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

另外,中国每年还有1600万左右人口出生,20年后还有3.2亿人需要住房3.2亿×22平方米=70.4亿平方米。

基于以上3项,未来20年,中国共需要建61.6+88+70.4=220亿平方米的住房,未来房地产市场有着巨大的刚性需求。

对于大量的商品房积压,目前通俗的解释是:房价大大超过刚需的购买能力。其实,这本质上是商品房为房地产开发商私人占有。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氛围中,要想开发商,相当于与虎谋皮。

 


应高度重视人口大迁徙下

房地产业的战略地位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趋势不可逆转,这是一场人类历的伟大的人口大迁徙。在可预计的未来仍将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进城后面临的首要难题,仍是融入城市。

目前,进城大部分农民工在城市没有根基——家,家是什么?家就是房子,由于在城市没有住房,集体宿舍、工棚或租住的住房太小,配偶、父母、子女只能在乡下。让他们成为城市的边缘人,在城市形成“新二元结构”,被国外媒体形容为“半截子城市化”。

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用工荒、春运等现象就是接在“半截子城市化”这根藤上的一串苦果。“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运的壮观大戏每年就这样必然上演。如果未来20年还有4亿农民工进城,住房仍然得不到解决,春运将不堪重负,不知要修怎样天文数的铁路和公路?这的确是重大的社会问题!

人类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迁徙史,在远古时期,人类“逐水草丰美而居”,一部《山海经》就是古代人类的迁徙指南;现代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无一不是将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房地产应该也能够成为保持GDP增长拉动内需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国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应该引起调控政策的制定者在战略的高度上重视,调控政策不能只是在战术层面上围追堵截、修修补补。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加大廉租房、公租房供应

历史经验证明,抑制物价有效的办法是加大商品供应,而不是限制交易。如果过度限制交易,就会出现投机倒把、囤货居奇把价格抬高。中国商界有句古话:“开仓放米,平抑物价”。例如解放初期,陈毅市长为抑制上海粮价,从山东老解放区调拨大量粮食到上海。因此,限制房价上涨的办法就是加大住房的供应,是保障房供应。

据前面分析,未来20年,我国还有220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十二五”规划拟建各类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2011年计划开工建设1000万套。5年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在庞大的需求面前,无疑是杯水车薪。同时,这3600万套又有多少是廉租房、公租房?

既然的刚性需求在租房,我们就应该大力发展公租房。值得借鉴的是,新加坡80%以上居民都是住在“公屋”里(相当于我国的公租房,政府免费提供土地)。因此,我们应该多渠道筹集公租房建设资金,如发行专项滚动式政府国债,既可以大量回收流动性,避免经济过热,同时为各地公租房建设筹资。

公租房专项滚动式政府国债可采取如下框架:,国债主体:政府;第二,国债利率:6%(年息);第三,国债期限:5~10年;第四,国债担保:外汇储备或财政担保。

实施该框架的基础是政府无偿划拨土地。以目前房屋的建筑安装成本每平方米1500元人民币计,没有税费和利润,完全公益性质。则有下面以每平方米计算的相关数据:

1500元人民币每月要支付的国债利息:1500元×6%/12=7.5元;可将公租房每月每平方米的租金价格控制在:7.5元;进而,一套60平方米公租房每月的租金为7.5元×60=450元。在多数情况下,这个租金价格,进城农民工是能够负担起的。

切断地方政府的利益链条

中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归国家。我们实行的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对使用者颁发的是国有土地使用证。但我国的土地实际上是市有土地和县有土地,因为土地出让收入为市县地方政府。

客观来看,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土地财政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是,现行土地财政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为突出。既然是国有土地,政府就有权利将土地收入收回财政,用釜底抽薪疏导的办法,控制不断上涨的房价。

可行的办法是实行土地出让管理、土地收入、土地收入支出三条线,分属不同部门,完全由政府掌控。其中土地收入支出,根据各地的实际财政预算按比例支付,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可以根据需要向不发达地区倾斜。引导地方财政预算由目前的“以收定支”向“以支定收”转变。

目前“以收定支”的地方财政预算的主要特点是:收得越多,支得越多,故地方政府都在“收”上做文章,在支出上没有节制。固然“以支定收”可能使一些计划外项目无钱可“支”,但可通过地方政府债来解决,在财政预算上做到以丰补欠,即丰年补欠年。

用小产权存量房来解决

农民工进城的住房需求

中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其中集体土地包括承包地和农村宅基地。目前的政策是:农村宅基地只允许解决农民的住房需求,也可以在农民中相互转让,但每家只允许有一份宅基地,不允许城市居民在农村购买住宅。

“小产权”房指在城市郊区农村宅基地上建设的房屋,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的,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的,所以叫做“乡产权”,又叫“小产权”。这种房没有国家发的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购房合同国土房管局也不会给予备案。

重庆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在土地改革领域率先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地票”模式,即农民放弃农村宅基地,宅基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宅基地被置换为城市发展用地,农民在城里可获得一套住房。

借鉴重庆的做法,我们不妨用小产权房庞大的存量,在范围内以“地票”模式解决农民工进城对住房的需求。可行的办法是:,对于小产权房的开发建设,只要建设用地属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违反国家法律规范,可以纳入开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市政规划;第二,建成的房屋销售,可用“地票”模式,即范围的进城农民放弃家乡农村宅基地,就可以购买此类房屋,并为购买农民办理产权;第三,如果是城镇人口购买此类房屋,则需要购买农民手持的“地票”。

这一构想没有违背当前的相关政策。农村的宅基已经可以在农民中相互转让,只是转让范围扩大到;“地票”模式让农民放弃家乡宅基地,符合农民每家只允许有一份宅基地的规定。这既可以为刚性需求提供可观房源,抑制房价上涨,也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保证。

 

责任编辑/chenjinlong.sz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微信扫码打开

房天下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