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正文

十年内深圳房价仍然要大涨 股市不上去 房价也下不来

房天下深圳二手房网  2014-01-13 08:31:00  来源:深圳报业集团
[提要]三位嘉宾就“小产权房、未来深圳房价和前海发展”等业内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互动气氛十分热烈。在昨日地产峰会的提问环节,有观众提问说,随着深港同城的建设,深圳的经济规模总量开始慢慢接近香港;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年,深圳房价有没有可能接近香港?

三位嘉宾探讨“小产权房、未来深圳房价和前海发展”

十年内深圳房价追香港

点击查看图片

昨日,冯科、宋敏、施永青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

在昨日2013中国地产峰会上,经济所常务副所长、房地产金融主任冯科,香港中原地产创始人兼董事施永青,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主任、前海咨询委员会委员宋敏,与房地产企业家、业内人士、现场观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三位嘉宾就“小产权房、未来深圳房价和前海发展”等业内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互动气氛十分热烈。

小产权房只限于农民间相互转让

现场提问环节,位观众提问说,未来深圳会不会放开小产权自由买卖?

经济所常务副所长、房地产金融主任冯科表示,政府从未同意过小产权房合法。“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里,只讲要允许农村宅基地流转,随后公报被误导;之后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立刻发文,严禁小产权房转让。”

他指出,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的解释称,小产权房只允许农村居民之间转让,不允许城市居民去买农村的小产权房。“日本也是这样的,这样才不会把整个市场搞乱。”

“主要的是,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大的改革方向,但并没有实施细则。”冯科说,国家对小产权房的政策并不是想让农民将房子卖给市场人,而是想让农民的产权跟城市居民一样。“同为一个国家的居民,既然城市的房子可以抵押消费,为什么农村不可以呢?”

他指出,同民同权,跟同股同权是一个概念。“这样的话会增加农民的金融资产配置,当然他想要发展的时候,房子可以变成抵押品;我想的用意在这里,而不是让老百姓、让城市人觉得房价贵了去农村买房。”

香港中原地产创始人兼董事施永青也表示认同。他介绍称,香港对于农村房屋的建设也有限制,比如建设在城的房子要重建,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符合要求之后再建,也要补地价。“所以说,要补地价就是这个房子的大部分还是给政府,不是说宅基地地皮可以去转让,这个价钱就会上升。”

深圳房价未来将持续上涨

在昨日地产峰会的提问环节,有观众提问说,随着深港同城的建设,深圳的经济规模总量开始慢慢接近香港;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年,深圳房价有没有可能接近香港?

对此,施永青说,在影响房价的因素里,重要的是地价;而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是当地人的生产能力。“如果到时候,深圳人均生产力跟香港一样,那两地的房价应该也相同。”

但是,他指出,房地产行业受政策的影响很大,如果政府出台打压政策,必然会引起房价的剧烈波动。

“像我刚才所说的,把市场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自由市场,反映市场的情况,在这一市场里,我相信深圳的房价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应该可以接近香港。”施永青指出,近一段时间,香港的经济增长速度在3%~5%,深圳很多时候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速,追上香港应该不用太长时间。

此外,施永青提到,目前深圳实行三限政策,是限购政策,对当地房价的打压力度很大。“如果说,在限购之下,深圳房价还达到这个水平的话,一旦,被压制的市场需求释放,能量会巨大。”

施永青说,以目前的价格来看,深圳的房价应该是的。“现在限购,一旦放开,我相信很多香港人都想到深圳来买房。”

前海是深港合作的一大契机

香港人想到深圳买房,而深圳人则希望实现深港两地同城化、一体化。被问及深港两地如何实现同城化时,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主任、前海咨询委员会委员宋敏说,深圳人口总数达到1400万,GDP也很快跟香港持平,现在的深港合作,是一个新的格局,需要利用新的发展契机。

“总体来说,深港两地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一定要携手,一定要同城化,而前海则为两地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契机。”宋敏指出,好比打造国际金融,香港只有跟深圳联手,或者深圳只有跟香港联手,才有可能在这个地方打造国际金融,任何单方都不可能做到。

例如,深圳和香港产业结构有很多地方是互补的,其中包括证券市场。“我觉得两地只有携手一起去发展国际金融资本市场,才是可能成功,单打独斗都很难。”

他提到,上海现在建设自贸区,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上海的整个金融行业、金融市场、金融的网络很完善,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是超过纽约的金融市场。“也就是说,上海一旦放开后会很快崛起,这时候香港和深圳的压力就起来了,现在这个时候,只有香港和深圳两地携手,还有一个机会的窗口,如果再过5年、10年就晚了。”

宋敏说,“前海的意义就在于这里,深港两地通过这样一个地方,探索和寻找双方合作的新模式,然后共同去改造这个地方,实现合作,实现共赢。”

·观点

今年股市或高于楼市

谢惠茜

昨日的2013中国地产峰会吸引了大批市民。深圳商报记者 张小禹 摄

【深圳商报讯】(记者 谢惠茜)昨日,在“2013中国房地产峰会——新城镇化下的楼市新征途”的间隙,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对楼市、股市、地方债“借新还旧”等问题作出了回答。

预测今年房价还要涨

在房价高歌猛进、股市仍不温不火之际,龚方雄却指出,2014年的股市或高于楼市。

“中国房价易涨难跌,因此,我预测2014年的房价还是要涨,整体走势应该跟2013年差不多,略低于名义GDP的增幅。但具体涨多少,就由政策调控来决定了。今年的房地产市场还是由政府政策主导。”龚方雄表示。

“而我从不预测股市,虽然这几年股市的都不如楼市,但长远来看,在一个成熟、理性的市场,股市的价值还是要比楼市的价值要大。就产业发展空间而言,房地产的十年是未来的十年,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房价要超越过去的房价。因此,我认为今年股市的或将会超过楼市的,大概有8%的增长。”

地方债还处于安全边际

进入2014年,即将迎来城投债兑付高峰,无疑将考验地方政府的融资能力。如果无法实现预期、资金出现缺口,导致债务无法及时偿还,怎么办?国家发改委近开出的一个药方是“借新还旧”。这一举措引发了民众热议,有观点认为,此举虽是权宜之计,但或成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拦路虎”,甚至担忧是否会导致金融风险再次快速积累,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快速暴露。

龚方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审计署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地方债完全可控,整体地方政府的债务并没有超过GDP的50%,跟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处于安全边际里面。“不管是从国家层面、消费者层面,还是资产负债表层面来看,目前中国的地方债都是安全的。但如果个别地方政府、个别城投债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怎么办?这就要按照市场规则来解决。”

他指出,整体来讲,就是要实现地方债的公开化、透明化。“城投债怎么续、‘借新还旧’怎么做,都要按照市场规则来做,让人来看看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让人来看看资本市场有怎样的风险溢价。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把地方的很多资产给亮出来。平时大家都只关心地方债务的情况,但并不清楚地方有多少资产可以变现。所以就是要让资产证券化。如果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了,地方债不会有什么问题”。

 

更多地产新闻

组建不动产登记

一批二手房或被抛售

2013年主要的54城市合计住宅签约套数为305万套

深圳规定:律师见证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无效!

首日发布:2013深圳全年二手房总成交95527套同比上涨45.17%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

中国房价整体没有泡沫

点击查看图片

谢惠茜

▶昨日,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在峰会上发言。 深圳商报记者 张小禹 摄

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表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方向就是市场化,因此在市场化的背景之下,房地产不可能永远获得50%的高额率,其利润空间将有所下降。但即使是这样,由于产业规模高成长空间在那里,未来十年房地产仍将是中国经济的支产业,同时仍会诞生出很多新的富豪。

深圳商报记者 谢惠茜

昨日,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在由深圳商报、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主办的“2013中国房地产峰会——新城镇化下的楼市新征途”上指出,目前中国房价整体不存在泡沫,难以下跌。除了拿地贵外、房企融资难外,中国的股市低迷也是导致房价高的原因之一,“股价上不去,房价就下不来。”龚方雄认为,未来的十年才将是房地产真正的“十年”。

房地产业仍会诞生很多富豪

龚方雄,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及中国经济师,负责统筹摩根大通中国区的信贷利率市场、证券及经济研究工作,拥有美国沃顿商学院金融经济学博士、费城坦普尔大学物理学硕士,以及两个,为投行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在2008年,他因成功预测政府的4万亿救市计划而声名鹊起,被誉为“4万亿预言家”。

“我常常讲,中国房地产的‘十年’不是在过去十年而是在未来十年。或许很多人听了这话要跳脚,说过去十年的房价平均都翻了5倍,如果这还不是‘十年’,那还得了?但事实确实如此,因为这个‘十年’我是从产业发展规模角度来讲的。”龚方雄在峰会上一开讲便“语出惊人”。

他指出,未来十年中国房地产的规模比过去十年要大得多,这主要是基于对中国未来宏观经济的判断。龚方雄为此细细地算了一笔账:“目前中国GDP约为8万亿美元,而在十年前,这个数字仅为1万亿美元,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GDP增长了7~8倍。而与此同时,房地产的规模更是突飞猛进,从十年前占整个GDP仅4%的比重飙升为目前的14%左右,产业规模翻了27倍,增加了逾1.08万亿美元。而长远来看,即使按照保守来算,未来十年中国GDP的规模至少将翻一倍,即16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我认为在未来十年里人民币还将不断,人民币对美金的汇率至少将翻一倍,那么,届时中国的GDP至少能够达到32万亿美元。那么即使在未来十年里,房地产占GDP的比重从14%下降到10%~12%,但这其中所新增的产业规模也将达到2.72万亿美元,其成长空间将远远超过过去的十年。”

龚方雄表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方向就是市场化,因此在市场化的背景之下,房地产不可能永远获得50%的高额率,其利润空间将有所下降。但即使是这样,由于产业规模高成长空间在那里,未来十年房地产仍将是中国经济的支产业,同时仍会诞生出很多新的富豪。

中国房价整体没有泡沫

谈及房价,龚方雄认为“虽然一些区域性、暂时性的泡沫是存在的,但整体上来说,房价并不存在泡沫”。

“房价的问题复杂,除了有刚性需求的因素在里面外,还与土地财政、金融、货币等因素有关。”龚方雄解释道,“去年我们房价平均涨幅为8%左右,而根据推算,我们去年的名义GDP涨幅应在10%~11%之间,也就是说去年中国的房价涨幅低于名义GDP涨幅,这在各个国家来说都属正常,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整体房价怎么会存在泡沫?另外,影响中国房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土地的供求关系。中国的可耕地面积极其稀缺,而我们未来又有大量人口需要城镇化,政府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又要维持人均可耕地面积不大量减少,这是一个困难的事情。因此,长远来看,只要城镇化继续搞下去,我们可耕地资源又这么稀缺,地价是无法下跌的,因此房价也很难出现趋势性下跌的态势。”

而对于部分人所持有“目前中国房地产已过剩”的观点,龚方雄也进行了反驳。

他表示,城镇化的载体就是房地产,这一点是绕不过去的。“大家都可预见的是,我国未来十年的人口可能将达15亿以上,如果我国的城镇化率要达到75%~80%,那么这便意味着至少还有五六亿的农民要进城,而现在算上城市里的农民工,中国城镇人口也就接近7亿,所以你们可以想像出中国未来还有多少个人口的城市要出现,而这里的量有多大,房地产需求会有多大。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旧城区需要更新改造。”

“股市不上去,房价也下不来”

此外,龚方雄还在峰会上强调,“如果中国的股市上不去,也不要指望中国的房价能够下来”。他认为,除了拿地贵、房企融资难外,中国的股市低迷也是导致房价高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中国的股市这么低迷,10倍市盈率的股票也没人买,而中国人又不可以把钱拿到国外去,这种渠道匮乏的情况下,中国钱都往哪里放?的渠道就是房子了。”龚方雄指出,除了土地财政要通过综合改革来解决外,中国股市的扭曲也是造成房价高涨的重要因素。

“中国股市还是一个很不成熟的市场,就像近大家热衷的打新一样,IPO一重启后,很多人都把手里握着10倍市盈率的股票卖掉了去打新股,因为大家都觉得新股总是涨的,新股不会跌的,而老股放在市场里总是跌的,尽管它的价格了10倍,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怪象。就如同此前大家普遍担心的IPO一重启就会重挫股指一样。而去年美国全球IPO发行量,美股却照涨不误,其股价表现更是15年之内,标普500上涨了30%。谁说上市发行股票多就一定会把股指压下来?只有无效的市场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房价也是一样。所以大家的钱才会都涌向房地产,就是因为房子什么时候买都是涨的,股市什么时候买都是跌的,这是过去十年颠扑不破的一个真理。”

因此,龚方雄指出,政府对房价的调控不能仅仅针对房地产行业。房价是一个综合性的宏观问题,甚至是一个综合性能力的问题,需要许多方面去综合解决。“股市上不去,不要指望房价能够下来”。

建立有效融资平台是房企发展的关键

龚方雄还给房企支了支招。他表示,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难也是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一个特色。但是否能够有效地跟资本市场进行对接,建构多种灵活的融资平台是房企发展的关键。

“在国外,房地产行业是融资的一个行业,因为房地产行业有有形资产的抵押,因此贷款的风险较小。但在国内,房地产行业很难融到钱,所以很多房企只能通过香港地区或者是境外平台去进行融资。”龚方雄指出,目前我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我国金融发展的特定阶段、特定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一个特殊的现象。

龚方雄认为,未来十年,中国以市场化为主体的改革进程,会使得这个现象逐步得到改变。“但不管怎么说,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讲,发展多种融资手段和多个融资平台的能力重要。”

龚方雄举了一些例子,“这几年在海外有融资平台的房地产开发商的日子好过。因为境外的融资成本太低了,美国、欧洲、日本实行的都是低利率政策,还不断地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大量的海外资金找不到出路。如果企业在境外拥有融资能力和融资平台,就可以不受国内宏观环境、金融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500强等大企业做强做大基本上都是通过与资本进行有效地对接后,才进入一个高速可持续的成长期。因此,中国房企想要发展得好,一定要在企业发展初期就要思考,如何有效地与资本市场进行对接,如何有效地建构多种灵活的融资平台。融资能力,是一个企业能不能从小做大的一个关键,也是房企在未来十年能不能有效地抓住新型城镇化发展机会的一个关键。”

龚方雄表示,“这个原理不仅适用于房地产行业,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但由于房地产行业是重资产的行业,重资产行业的特征就是对资金的需求大,拿地要钱,开发也要钱,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其融资能力的强弱便是这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他还提醒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成功与否,还要注意融资能力、融资成本与经济周期的匹配问题,比如说在经济高峰期时,一般来讲的融资方式是股权融资。在经济低谷时期,的融资方式就是并购,或者置换股权。“如果你踩错经济周期点,或者用错了融资手段,匹配错了融资成本和资产的价格,你这个周期就完蛋了。企业一踩错,这个企业就完蛋了。这就是巴菲特讲的,一个周期踩错了,你就会输掉一辈子赚的钱。”龚方雄说。

 


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

调控十年房价为何没降

点击查看图片

何可人

昨天的峰会上,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发言。深圳商报记者 张小禹 摄

近来,未来的城镇化和房地产市场化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对此,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事实上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困难,因为房地产重要的资源就是两个,一个是土地资源,一个是货币资源,这两个要素不容易市场化。

在昨天的峰会上,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作为首位演讲嘉宾,为大家总结了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的情况。被业内称为“接近决策层的资深房地产”的聂梅生以大量专业的数据,回顾国内房地产十年调控政策效果,并结合三中全会后的房地产市场化改革趋势,分析了未来房地产行业的改革趋势。

楼市涨幅或平稳回落

在昨天的演讲中,聂梅生用两句话总结了2013年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形势:各项指标都处在高位,差异化已经形成而且显著。

在聂梅生看来,2013年楼市各项指标已处于近年调控以来的高位,但同时必须看到,在过去一年下行态势已经形成并将持续(这里所说的“下行”是涨幅的下行,不是值的负增长)。比如说者普遍关心的房价同比涨幅数据,据聂梅生介绍,在去年初的时候房价同比涨幅达到了18.8%,而到去年11月份这个数字回落到8.1%,12月份的数据可能会在8%甚至是8%以下。“同比涨幅大幅下降是一件好事,如果能够达到8%或者是跌破8%,将和中国GDP的增长预期值7.5%、7.8%相匹配,这是我们多年来希望达到的一个结果。”聂梅生说。

各城市差异化的迅速形成是去年市场的另一大特点。聂梅生说,假定以2013年GDP增幅7.5%为界,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约十个城市涨幅位于其之上,大部分城市则位于线下,差异化市场已经形成。

同时,聂梅生指出,从2013年底的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房地产企业资本金到位增速基本平稳,房地产增速也相对平稳。但是,较2012年开发商土地购置面积负增长22%相比,2013年这个数字增长到9.9%。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增幅是在一个月内上去的,10月份是-3.6%,结果到了11月份急剧提升。”聂梅生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开发商到年底的时候拼命抢地,尤其是集中在一些大家认为有价值的城市,如北上广深,造成2013年出现很多的“”。

聂梅生指出,这是由于去年底政府没有强制性地出台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形成了市场的一种波段。如果12月份这个数字继续以9.9%的速度增长,对明年房地产的市场会形成很大的压力。总体来说,聂梅生认为2014房地产市场会延续此前的市场惯性,涨幅逐渐地回落平稳。

调控十年房价还是没降

房地产作为一个行业,一个市场,本应有其自己的经济周期。然而,从2003到2013十年间,不断出台的调控政策打乱了这种行业的自然周期。

据聂梅生给出的数据,调控十年当中国家共出台了70个重要的部委级文件,平均一年是7个。回望过去十年的调控过程,这只“有形的手”让房地产十年来形成了一个特殊周期,其中的拐点就是文件的拐点。当前中国楼市到底有没有泡沫?这是业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梅生认为,判断这个问题,要看房价是否脱离了当前的经济发展基本面以及基本经济支付能力。如果房价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在高歌,这个时候就有形成泡沫化的趋势,因为房价非理性地上涨只能说明大家对未来经济的预期没有信心,全在房地产。

“按照这两个标准来看国内房地产市场,有泡沫化形成的动力和趋势,并且泡沫在有些城市已经形成了。”聂梅生说,但是目前不太可能会崩盘。究其原因,聂梅生认为,高房价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土地,一个是货币。如果这两个因素变动,就会形成泡沫快速挤出的可能性,但是中国的土地政策很特殊,货币政策也很特殊,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难以挤出泡沫。

理性看待房地产回归

聂梅生指出,借鉴美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规律,市场始终是有经济周期的。有周期就必然有回归——只不过这种回归不是政府以房价调控为目标。在她看来,房地产市场化的回归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是率,一味追高未必好,而是要回归到中国的其他产业可能相比水平。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资本才可以跨行业的流动,否则一股脑都到房地产,形成了泡沫。聂梅生分析说,房地产市场化的回归首先是率回到跟国际上的一些开发企业差不多的水平,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其次,以支付能力房价收入比来判定合理房价,以租金租售比来判定市场的价格。聂梅生说,跟国外接轨过程中不容易接轨的是定价,因为国内的房产定价完全是由土地的拍卖成本,加上建安成本加上税费形成的。但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是以租金定价的,会把金融的因素考虑进去的。“如果你的租金比月供还要高的话大家一定去买房子,我付月供为什么要付租金呢?这有一个价格的金融在里面。”聂梅生说,房地产回归的标志之一是以支付能力来判定房价。

第三,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作用应回归到与其他产业同步发展,起基础支撑的作用。聂梅生指出,房地产不能一家独大,中国的经济不能永远靠房地产拉动。这个产业有波动,其他的一切跟着这个产业转,这不是一个健康的长期的经济发展态势,不能以房地产来拉动新城镇化。

第四,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绿色建筑全面推广,住宅产业化的实质性推进,这些都是下一阶段房价合理回归后应该产生的一些良性的结果。

市场化改革已经启动

近来,未来的城镇化和房地产市场化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对此,聂梅生表示,事实上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困难,因为房地产重要的资源就是两个,一个是土地资源,一个是货币资源资金,这两个要素不容易市场化。

首先土地资源的供给只有政府,通过招拍挂价高者得;其次是大部分的开发企业还是从银行拿资金,这两项都谈不上市场化。第二是价格形成机制在中国也没有市场化,楼盘定价高了政府就会出手限价;另外就是居民需求与分配的市场化,二次分配的问题,解决贫富差别,政府对于保障房进行分配等问题。聂梅生分析说,土地和金融、房价和租金、税制和分配,这些问题不解决就谈不到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值得期待的是,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土地方面,提出要农村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聂梅生关注到这项改革深圳已经走在前面。

针对税制和分配问题,聂梅生认为现在基本聚焦在房地产税上,通过房地产税打破土地财政的困局,抑制“面粉比面包快”的问题。聂梅生说,房地产市场改革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工程,他涉及城乡二元化的经济、政府和市场的分工、金融和土地资源的配置、财政和税收制度的改革和立法等等,终这些改革的成果体现到合理房价上来。

深圳商报与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联合举办2013中国地产峰会,与会解析——

新城镇化下的楼市变局

戴德梁行在1月7日举行的2013年深圳房地产市场总结报告会上预测,刚需今年仍继续成为深圳楼市成交的主角。图为深圳在建和已建成的楼房。新华社发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强势推进,未来中国楼市的走势会是怎样?中国地产业会进入一个持续繁盛的时代,还是由盛转衰进入一个艰难的微利时期?昨日,由深圳商报与工商联房地产商会联合举办的“2013中国地产峰会——新城镇化下的楼市新征途”成功举办, 多位影响力的业界为与会者带来一场场精彩演讲,解析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战略将给房地产行业以及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昨天的峰会上,深圳商报编委胡晓俊首先作为主办方代表发言。他说,2013年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强势推进,中国楼市开始面临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未来十年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的中国一线城市,在新型城镇化的浪潮下将出现怎样的楼市变局,房地产企业们又将如何面对?种种问题都在某种程度上关系着深圳乃至中国楼市的未来走向,也都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胡晓俊表示,深圳商报作为华南地区的主流媒体之一,一直以来十分关心和关注深圳乃至华南地区和华南市场的发展,参与并记录了很多房地产事件的发展和发生。从早期房地产交易推出的深圳土地“拍”,到今天前海土地竞拍的龙争虎斗,从罗湖早期莲塘项目的开发和宣传,到现在的前海项目的推广,深圳商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始终站在线。因此,此次深圳商报联合工商联房地产商会、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等机构,共同主办了“2013年中国地产峰会”,邀请共同展开研讨“新城镇化下的楼市新征途”,寄望探讨楼市热点,指明未来行业走向。

据记者了解,昨日的峰会演讲嘉宾可谓阵容强大: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演讲“新城镇化与楼市调控政策变局”,解析十年调控以及未来新形势下的政策走向;经济学家、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则以“城镇化与未来十年中国楼市机遇”为主题,主要谈及未来十年新型城镇化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经济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主任冯科,讲解了中国房地产金融困局以及企业面对城镇化的创新机遇;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作为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智囊人物之一,对中国城市群发展格局与经济前景发表见解;前海,作为当前深圳地产的热点受关注度极高,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主任、前海咨询委员会委员宋敏,为大家解读不一样的前海;备受业界敬重的中原地产创始人施永青,凭借多年市场一线观察,结合对香港、内地楼市的深刻见解,给现场观众带来建设性的2014楼市操作指南。

 

责任编辑/chenzhouke.szesf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微信扫码打开

房天下小程序